地震來襲怎麼辦?台灣地震高風險區居民必知的避難準備與防災指南

2025-07-02

地震來襲怎麼辦?台灣地震高風險區居民必知的避難準備與防災指南

台灣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,是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。地震對生活造成的衝擊不僅僅是建築物受損,還可能導致人員傷亡、交通癱瘓與生活機能中斷。因此,了解台灣地震頻率高的原因、強化防災知識,以及備妥逃生與避難裝備,對每個居民來說都至關重要。

地震防範.png

台灣為什麼地震那麼多?地震成因淺談

根據中央氣象署與地質調查所統計,台灣每年記錄的有感地震超過上百次。這是因為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,兩大板塊持續推擠,釋放能量時便產生地震。此外,斷層密佈,如車籠埔斷層、米崙斷層等,進一步提升地震活動頻率。

地震強度怎麼看?震度與規模的差異

許多人常混淆「震度」與「規模」。地震規模(Magnitude)表示釋放能量的大小;震度(Intensity)則表示某地區實際感受到的搖晃程度。舉例來說,2022 年台東池上地震規模雖為 6.8,但震央附近震度達到 6 強,搖晃程度極大。

地震來了怎麼辦?緊急應變步驟與正確觀念

當地震速報手機響怎麼辦?第一時間應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:

  • ● 趴下:避免被搖倒。
  • ● 掩護:躲到堅固桌子下方,保護頭部。
  • ● 穩住:緊抓桌腳或牆柱,直到搖晃停止。

地震期間切勿搭電梯、勿急奔樓梯,避免被掉落物砸傷。若在戶外,應遠離大樓、電線桿與玻璃帷幕,尋找空曠地點避難。

地震避難包怎麼準備?清單一次看懂

為了應對大規模地震造成的停水停電、交通中斷等狀況,每戶家庭應準備一套地震避難包,內含下列基本物品:

  • ✔ 飲用水(3 天份)
  • ✔ 罐頭或乾糧
  • ✔ 手電筒與電池
  • ✔ 救急藥品與個人醫療資料
  • ✔ 現金與影本證件
  • ✔ 哨子(呼救用)、多功能工具刀
  • ✔ 衛生紙、口罩、毛毯

建議定期檢查補充耗材,避免緊急時無法使用。

台灣高地震風險區有哪些?居住選擇的參考

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潛勢圖,以下縣市為地震高風險區域:

  1. 1. 花蓮縣、台東縣:板塊交界最活躍地段
  2. 2. 南投縣:歷史地震如 921 大地震發生地
  3. 3. 宜蘭縣:地底構造複雜,地震頻繁

如有購屋打算,可參考建築耐震係數、樓齡與結構是否有補強設計,確保居住安全。

地震後的自我檢查與危機處理

強震過後,應立即檢查自身與家人的傷勢,觀察屋內有無瓦斯外洩、電線短路、水管破裂等問題。若結構受損,應避免入內並通知當地里長或建管單位協助鑑定。

為什麼每次地震都讓人恐慌?心理建設很重要

地震是無法預測的災難,因此對於曾經歷重大地震的民眾而言,很容易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。平時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強化心理素質:

  • ✅ 參與防災演練,提升熟悉度
  • ✅ 與家人共同討論逃生路線
  • ✅ 學習正確呼吸與放鬆技巧,應對焦慮

地震無法避免,準備才是關鍵

地震來了怎麼辦不是等災難發生才思考的問題。從現在起,準備地震避難包、規劃逃生動線、了解地震高風險區、定期參加防災演練,都是守護自己與家人的關鍵行動。

面對台灣這座不斷搖晃的島嶼,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發生,但我們可以做好萬全準備,將風險降到最低。

新增標題__25_-removebg-preview.png
新增標題__23_-removebg-preview.png
新增標題__24_-removebg-preview.png

新竹風城當舖|首頁
撥打電話
LINE 客服
Facebook 粉絲團
Email 聯絡